close





「因為害怕恐懼,以及人傾向往後倒,以至於你不容易騎上獨輪車,若是你可以征服恐懼,你勇敢的跨越身體往前傾,你就可以騎上獨輪車,自信的享受飛行的快感!」盧蘇偉觀護人說......


前幾天在兒盟知識長美恩的引薦下看了「飛行少年」這部紀錄片,說老實話跟兒盟沒什麼直接關係,也說不上幫忙宣傳電影,但也許就是這樣,更回歸原點來看,更真實的悸動!


關於 飛(非)行少年


影片講一群被家庭拋棄、社會局轉介、進出觀護所的孩子,這群桀傲不馴被大眾標籤化的孩子,由六十三歲的牧師--盧觀護人,以及一群用生命去愛護關心他們的輔導老師們,共同經歷1,000公里、二十天,獨輪車環島的挑戰過程,長達一年的訓練,實踐非行少年獨輪車冒險體驗教育。


導演說:「飛行少年有兩個意義,非行少年指的是非常行為的孩子,另一方面,也是意指希望孩子們可以遨遊在天空,張開雙手,敞開心享受快樂的樣子。而這一部紀錄片,不是藝術或是導演為主軸的紀錄片,而是關注這一群少年們追求夢想,在他們傷痕累累的人生旅途中,學習放下恐懼,放下過去的悲傷,不顧一切的挑戰人生,昂首跨步向前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成功,去想像自己也可以擁有的快樂。」不刻意掩飾過程的憤怒與挫敗、更真實的感受、跳脫傳統勵志片的飛行少年,也是導演希望能傳遞的價值。


關於 陪伴少年的一些人


這部影片,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。


盧蘇偉 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觀護官,大家叫他,盧觀,本身的經驗從被判定智商只有70,靠著自身的努力,現在已經是板橋法院的專業觀護人,在法院看見孩子們觸法的起因,都是欠缺愛的經驗和良好的管教,而在一次的機會中,發現了獨輪運動。他說,日本在1980年代發展出強盛國力的獨門秘方,讓小學生開始學習騎獨輪車,因為獨輪車需要很好的平衡感及全身協調性,還可促進腦部發展,培養自信心,由於學習騎獨輪車不容易,往往需要不斷的經歷挫折才會成功。因此他自掏腰包拿出年終獎金,前後買了80多台的獨輪車送給少年學園,幫助學園激發孩子。


有趣的是,我們會在影片中看到,大家口裡的盧觀,他所表現和這一群充滿愛、充滿包容的老師們「不太一樣」。當他看見孩子的冷漠、無動於衷、不懂得體諒包容、自私、推卸責任選擇歸疚錯誤給別人時,他拿出理性(嚴厲?憤怒?)的教導,告訴孩子面對人生的每一次選擇,都是自己要負起責任!相較於更生團契的黃牧師和社工們不斷討論,去設想孩子內心的狀況和處境,用愛和包容給予一次又一次的機會,感同身受了解孩子的痛苦,完全不同的出發與力量,面對人性的真相,在愛的高點下充滿許多辯論的空間。


黃明鎮牧師  捨棄高薪從美國回到台灣成立信望愛少年學園,長期奉獻給更生人和失親受暴的少年,帶領著專業的社工和輔導老師長期關注邊緣少年,並透過基督的愛改變對年輕的孩子面對人生態度和想法。牧師表示:「這類曾被社會和家庭遺棄的孩子,個性都較為孤僻,沒有自信心,做事情都提不起勁,一副無所謂的樣子,但學了獨輪車後,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,現在每個孩子都是抬頭挺胸的模樣,因為獨輪車,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。他們亟需要有成功的經驗,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。耗費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,就是要他們了解到被愛和成功的經驗是如此的重要,這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。這樣的投資,就是要給予這群少年去體驗從來沒有被滿足的愛和成功經歷!」


關於 獨輪車


顧名思義獨輪車只有一個輪子,在中國西漢晚年出現,在明末清初傳到歐洲,起初是馬戲團雜耍使用的項目,後來成為時尚的運動,透過日本在1980年的研究,獨輪車運動有助於培養腦部發展和自我協調的能力,故此興起國小學童開始玩獨輪車的運動,1988正式納入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中。盧蘇偉也集結台灣相關人士,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訓練,開始推展獨輪車運動。很奇妙,小小的獨輪車,好像代表了一個推進器,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,要征服獨輪車很不簡單,那一瞬間你要征服自己的恐懼,而且要拒絕身體往後倒的慣性,要奮力的往前看,往前傾,向前走,你就可以上路了。


關於 每一個鏡頭中


影片中每一個鏡頭都很平凡,但是每一個鏡頭背後代表的都是值得討論的議題,影片中講一群被家庭拋棄、社會局轉介、進出觀護判定的孩子,這群桀傲不馴被大眾標籤化的孩子,透過這支平易近人的影片,導演隱身在後,讓這群孩子可以發聲和表達內心的想法。你會看見一張張稚嫩的臉龐,導演用平靜安穩的手法,描繪著這一群孩子。


他們很活潑,面對鏡頭很天真,很愛現,也有些孩子仍然無法控制自己,會犯錯;雖然在這樣充滿了愛的環境中長大,但面對誘惑依然沉迷,連好不容易因為表現優秀拿到的100元的獎金,隔天清晨就偷跑去打了電動,而放棄了環島的夢想;也有些孩子仍忘記不了原生家庭的傷害,內心承受了極大的痛苦,受到挫折時完全孤立自我,用逃跑及憤怒來發洩。這些孩子心門開了又關,不容易與外界溝通,內心充滿了憤恨不平,在影片中你將看見毫不保留的呈現。


這一份禮物  要送給每一個孩子


這部影片的曖昧和豐富在於超越影像所能表達的,更讓我們思考台灣面對輔導及處理過程的思考,一種深層的矯治過程,需要投入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,更是需要極大的愛心,我相信,除了孩子們,甚至每一個涉入其中的人們,都被這一部影片所改變了,這就是紀錄片的力量。


因為導演透過這一部影片,與裡面的孩子老師們對話,進入他們的生活之中,陪其中的孩子回去了原生家庭,導演成為他們所信賴的大哥哥力量,透過這一支紀錄片,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許多孩子看待人生的想法,相對地也改變了整個家庭。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片子,這也是一個禮物要送給每一個生命遇見挫折的孩子,只要你願意相信努力,只要你願意實踐努力,不要害怕經歷失敗,成功就是屬於你的!


同為NPO人,
只要努力,永不放棄,
也應是我們共有的信念!


延伸閱讀:


飛行少年官網
http://blog.pixnet.net/theyareflying/


台北電影節 「飛行少年」(只有2場,把握機會喔!)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taipeiff/article.php?pbgid=55407&entryid=577539


環島紀實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imagelight/4913527






本篇轉載自~兒童福利聯盟部落格  http://blog.yam.com/cwlf/article/1562217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yarefl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